1. “惊喜脸”是我们老家的方言, 形容小孩子故意闹人, 比如: 明明没事偏偏要哼哼呀呀的叫只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和关心; 变脸变很快, 前一秒在哭下一秒又笑了.
我们家小神奇很多时候都会这样, 于是姥姥姥爷就经常这样说他: 惊喜脸儿, 惊喜脸儿闹人.
小神奇其实已经到了什么道理都明白的年纪了, 他自己虽然动不动哭哭啼啼, 可也明白自己是在磨大人.
现在姥姥再说他”惊喜脸儿”, 他自己会接: 惊喜脸儿闹人.
昨天他又再哼唧, 姥姥学他的样子也哼哼唧唧, 还假装哭着抹眼泪. 结果他立马不哭了, 开始说姥姥: 姥姥是惊喜脸儿. 姥姥是大惊喜脸儿. 惊喜脸儿闹人.
一句话说的姥姥大笑起来.
2. 除了”惊喜脸儿”, 姥姥姥爷也经常说他”捣蛋虫”, “小坏蛋儿”, 以至于他闹完哼完经常自己主动加上一句: ”捣蛋虫”或”小坏蛋儿”.
第一次这样说的时候, 我们都觉得好笑. 可是慢慢他说得越来越多, 我开始有点担心. 毕竟他自己也知道这些是贬义词, 被加上这么多称号的他心里应该是不乐意的吧?
我问他: 你想当小坏蛋儿吗? 答曰: 不想.
想当小捣蛋虫吗? 不想.
于是我教他当姥姥姥爷再说他的时候, 他可以说: 我不是捣蛋虫. /我不是小坏蛋儿.
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. 只是觉得不应该让他对自己有很糟糕的认识, 很负面的印象. 我怕影响他的自信.
甚至在姥姥姥爷来之前我已经觉得他的自信心似乎不太够, 先天也许有关系, 但我也怀疑自己在他一至两岁期间是不是管得太多太严, 讲了太多的不对, 不许, 不能, 不要, 比如不能这样做, 会危险; 不要那样, 会受伤等等, 跟我自己的性格有关系, 总是风险回避, 而少了确定的应该怎样怎样来完成一件事的正向的教导, 正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决心勇气等.
我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引导他, 越来越发现要教导小孩儿, 最重要的是教导自己先有想要的心胸眼界性格勇气等. 欲教人, 先学会自己做人.